仁和寺
仁和寺是真言宗御室派的总本山,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本寺在平安时代前期由光孝天皇着手创建后,于888年由宇多天皇完工,并取自当时年号的“仁和”命名为仁和寺。宇多天皇退位后出家,在仁和寺内经营禅房,潜心修行30余年,因此鉴于法皇当年打坐的房间(禅房),人们称呼他“御室”,后来此名称也逐渐成为寺院一带的地名。
此后,直到明治维新为止约1000年间,皇子皇孙们一直作为门迹(皇族住持)宣传佛法,但由于寺院所有建筑因应仁之乱战火而被焚毁,曾有一段时间在双冈西麓设立临时御所(皇族住所)。
寺院现有建筑是江户时代初期经德川幕府协助而重建,包括将京都御所内的紫宸殿迁移至此而建的金堂(国宝)以及御影堂、观音堂、钟楼、五重塔、藏经阁、二王门(均为重要文化遗产)等,都是当时的建筑。仁和寺区域作为仁和寺御所遗址,已被指定为国家史迹。
从西门到成就山山麓,这一带设有模仿四国八十八所灵场的“御室八十八所灵场”,中门左边的“御室樱”(国家名胜)作为晚樱景点而闻名。
京都市